所謂自癒力,需要符合「自我維護」、「自我診斷」和「自我修復」的三個條件。當自律神經無法「自我修復」患部的時候,就會發揮「自我診斷」的功能讓身體產生不適的症狀,發出健康失調的警報訊號,來提醒身體的主人需要就醫找出原因,同時也要審視和調整自己的「生活方式」,包括:是否飲食天然、適度的休閒運動以及正面的想法。

人體有90%的病自己會好,主要是因為每個人都有「自癒力」,而「自癒力」與自律神經息息相關,然而為什麼現代醫學越發達,人們的病症卻越難治療?醫學專家給出的結論是:過度依賴醫生與藥物,讓我們身體的自癒力起不了作用,人體的免疫系統在外力的干擾下門洞互開。於是,健康和醫學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:醫學越發達、健康難題越多……要想終止這種循環,我們應該尊重身體自己的規律,充分發揮我們自癒力的潛能,使它成為我們健康真正的保護者。

因此,疾病痊癒的關鍵在於調節自律神經的活性,改善患部器官的微循環,消除患部的慢性發炎,並恢復患部器官的和諧運作的功能。所以,自律神經是人體自癒力的執行者,自律神經是治癒疾病的關鍵!

人體既然擁有自我修復的能力,那為什麼我的慢性病並沒有自我痊癒而症狀消除呢?

問題就是出在患部器官出現局部的「血液循環不良」,造成患部堆積過多乳酸代謝產物、發炎物質,以及缺氧所產生的自由基和神經疼痛物質等,導致患部無法自行修復,結果產生各種慢性病症,例如:胸悶、心悸、眩暈、肌筋膜疼痛和腸躁症等。甚至連國人的十大死因,腫瘤、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等慢性病共同的基本病理癥結,都是局部的血液循環有障礙。那麼是誰掌管了身體各處的血液循環呢﹖答案就是「自律神經」!

人體的自律神經或自主神經(autonomic nerve),擁有自我調節的能力,不需要大腦下指令,就能夠及時、主動協調各器官的功能,以因應體內和環境所發生的變化,進而維護身體的健康。

 自律神經系統的3大功能:

 1、調控全身「良好的血液循環」

自律神經除了掌控心臟本身的血流、心跳節律和收縮壓力之外,還負責調節全身各處局部的血液循環。凡是動脈和微血管的血管壁都有交感神經分布,以便調控各部位適當的血流量(微循環)。

2、掌控體內「平衡的發炎消炎」

當我們遇到壓力或吃進不對的食物時,身體便會自動啟動交感神經的活性來武裝應變,就如同踩油門一樣衝衝衝,讓身體產生「發炎」反應來排斥不好的食物或毒素,以保護我們健康。當不好的食物排掉之後,身體又會啟動副交感神經的活性來「消炎」滅火,如同踩煞車一般,解除身體的緊張狀態,以便吸收營養和修復細胞。

3、負責身體「和諧的器官運作」

自律神經就如同身體一個全自動的中央控制中心,不但擁有監控全身各角落的監視系統,而且能夠主動、即時調度資源到失調的現場進行維修的工作。舉例來說,當我們跑步時,心臟不需要大腦下指令,心跳就會隨著我們的運動量而自動地加快,這就是自律神經的功用,讓我們能專心跑步和注意路況安全。有趣的是,呼吸也會跟著心跳而適時地加快。至於,心臟和肺臟之間儘管沒有神經直接相連,自律神經也能自動協調心臟和肺臟能夠同步化,達到器官之間運作的和諧。

 

全身垂直律動提升身體自癒力

全身垂直律動雖然是一種被動式運動,但是效果卻不會比主動的有氧運動差,不僅能夠增加肌力、爆發力、彈性與柔軟度,而且可以改善心肺功能。

研究也證實垂直律動可以提升周邊血液的循環,有效地刺激全身細胞,促進血流加速提升新陳代謝,同時可提升血纖維蛋白溶解酶原活化劑的量,它是血管內皮細胞分泌的蛋白質,能抑制凝血原凝固成血塊,降低血管阻塞與梗塞,在不增加心肺負荷的情況下,透過由下而上由內而外的律動方式,適當的讓每個臟腑都能震動,使經脈通暢,氣血布達全身,讓每一個細胞都能得到充足的氧氣與滋養,當肺部得到適當的滋潤後,就能更好的行氣活血,使身體更易吸收充足的營養,從而讓皮膚變得光滑、柔嫩、細嫩,皺紋減少、面色紅潤,這也是通過經絡養生法原理提升自癒力的體現。

另外,全身垂直律動過程中,在血管中產生中度血流剪力,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組織,產生一氧化氮,有效降低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與身體的發炎指數(CRP),修補受損器官組織,提升身體自癒力。

所以充足的休息、有規律的生活、合理的營養及良好的心態都可以增強身體自癒力。求醫不如求己,掌握了這些方法,我們就可以避免或者減少疾病的發生,甚至從源頭上祛除疾病,達到治病固本的目的。


部分資料出處:台灣 大紀元 http://goo.gl/eGr8Y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dyGre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